首页 > 社会调查报告 > 关于交通的社会调查报告(精品3篇)

关于交通的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2

关于交通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1

  一、内容摘要及背景:

  交通堵塞,又称交通挤塞、交通拥挤、交通拥堵、塞车或堵车,是指一种车多拥挤且车速缓慢的现象,通常在假日或上下班尖峰时刻等时刻出现。此情形常出现于世界上各大都市区、连接两都市间的高速公路,及汽车使用率高的地区(如美国)。此外,人们经常把容易塞车的道路,称为交通瓶颈(或交通樽颈)。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是全国流动人口聚集的一个主要城市,近年来,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在非常庞大的人口总量和高比例的流动人口情况下,北京的交通面临极大的挑战,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在非常庞大的人口总量和高比例的流动人口情况下,北京的交通面临极大的挑战,目前,北京交通的拥堵情况大家提起来都无可奈何,尤其在市内二环和三环内,每天早高峰和晚高峰车辆都行驶缓慢,使人们出行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延长,上下班路程长达一个到两个小时已经非常普遍。

  二、调查目的: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国家以及每一个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北京,拥有世界先进的交通体系,却依然深陷交通问题中,这无疑成为我在北京体验最深,也最让我深思的。分析其中的困扰、造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够对于交通问题不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能够改善我们生活环境。

  三、调查对象:

  1、公交车、出租车司机;

  2、交通管理人员;

  3、出行市民;

  4、其它。

  四、调查方法:

  1、人员采访;

  2、实地观察;

  3、其它。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采访,我发现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造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口基数庞大。目前北京人口超过20__万人,核心区域,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人口密集程度已达到23953人/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无疑成为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最直接的原因。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世界上都是可以排在先进行列中。但是在如此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中,拥堵的情况还是每天都在发生。因此在朝阳区比较密集的商务区,我进行了部分抽样调查。通过询问和记录,家庭地址在三环和四环之间的上班人员,平均上下班时间在1小时至1小时30分钟之间;家庭地址在北京4环和五环之间的上班人员,平均上下班时间在1小时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家庭地址在相对偏远或是北京郊区一带,上下班时间就会超过2个多小时,甚至更长。由于各个公司上下班时间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导致在上下班时间段中人流量超过交通饱和状态,导致交通拥堵。所以无论多么发到交通系统都会因为地域及客观条件限制,拥有自己的极限,当突破极限承受状态,再发达的科技也只能枉自兴叹。

  2、政策的预见性。首先我要说明的是,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但是出台的政策都是在弥补,或是解决已发生的问题。由于长时间的社会习惯性,很多政策在出台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实行汽车出行限号,汽车购买摇号等政策。不得不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是否有明显效果还是值得商榷。出台的政策是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可是对社会发展或是引起的整体连锁反应是否真的有利呢?如果只是短暂解决,或是没有很好的长久性,那么这个政策的出台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表象的改变是否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交通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最终会变成什么,真的需要引起深思。

  3、人员素质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很多国家也存在车辆多,人员基数大的问题。但是其交通拥堵情况却比北京好很多。相对同等的条件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道路上的每条标注的线,每个到路口设置的红绿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每条线都是在规范车辆的行进区域,每个红绿灯都是保证路段畅通及安全的保障。然而,有相当比例的人忽视这些问题,甚至熟视无睹。很多拥堵路段都是由于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引起的。每次出现交通事故,总会是由于一方没有按照规范及规定操作而导致的。也许只是为了争取那几分钟的时间,却耽误更长的时间。人们听到“丢了西瓜,拣芝麻”都会一笑而过,但是殊不知这样的做事方式何尝不同于西瓜与芝麻间的选择?无视交通规则、抢占其他车道、强行超车、加塞都不是帮你节省时间的捷径,这只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心态,只能让人离要去的方向越来越远。

  六、解决方案:

  以上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虽然是概括,但是都是直接导致交通问题的源头。事情的改变不是从细节开始改变,而是要回归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都不对,改变细节又有什么意义?故以下三点是我提出的解决意见:

  1、人口基数庞大。我们不是要疏散或是通过生活压力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无法生存而选择离开。北京之所以人口数量庞大是因为更多更好的就业、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多。更多的人愿意离开家,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离开家,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长期分离,但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为了寻找到更多的.机会,不得不迈出家门。应该将更多的机会分放的各个地方,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可以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工作。而这样的调整需要国家的扶持和改变。这不是在短时间能解决的,但是需要明确方向,逐步调整。

  2、针对政府出台政策的问题。政府是否出台的政策能够有一定的前瞻预见性,不是短暂的解决问题,而是符合整体发展方向的同时改善目前的交通现状。这样才能给社会提前灌输新的理念,慢慢改变和培养新的交通意识和理念,形成新的社会习惯,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像国家的5年规划,规划的是方向,是预期,是细节,是结果。徒观其表,而不思其心,为掩盖后的假象所欢愉,意义何在?

  3、人员素质。这不是贬低,不是羞辱,而是同为一族的人所发出的声音。点滴均是长时间社会演变所塑造出来惯性。一点一滴的改变就会成为发展的源动力。星火燎原,碟引狂风。只需要每个人做一些改变,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就会成为社会的风气,最终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不要因为这件事太遥远而不做,因为不做就永远达不到成功,迈出一步,我们就可以离成功更近一步。我愿意从我做起,去改变、去影响。

  七、总结:

  交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是只抱怨交通拥堵,而开始思考如何能改从自身改变,配合国家宏观的调整,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关于交通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2

  一、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

  “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

  “文明出行每一步,关爱生命每一天”

  二、实践活动的目的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提高公众绿色出行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意识。全面推进“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建设,增强首都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文明交通观念,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我社会实践小组决定,深入地组织开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实际要求,结合社会实际,号召广大市民、学生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地为营造哈尔滨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文明秩序做出贡献。

  三、社会实践的意义

  1、倡导学生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出行,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汽车、步行、骑自行车、文明出行等,提高学生对“绿色出行”生活理念的认识,从小开始实践并影响其家人,从而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概念根植于孩子心中,从小培养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2、号召人们文明交通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习惯注意个人安全。

  3、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上网调查查找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的方法,能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4、体验研究学习过程中与同学们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总结出课题研究的成果。

  四、活动内容及流程

  (一)校内:

  1、发出一份倡议:在校园内发出一份“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倡议书。

  2、开展安全知识宣传:

  通过展板进行安全知识宣传,重点进行“遵守交通信号”、“拒绝乘坐安全隐患车辆”等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患意识。

  3、开展文明交通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

  (二)校外:

  1、印发倡议书向大家介绍文明交通绿色出行:

  给每一位家长发放“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倡议书,集中进行详细解读,确保人人知晓交通安全常规要求,并在倡议书上签名。

  2、在公交站点进行宣传:

  在公交站点对乘车市民以及过往行人进行文敏交通的介绍以及宣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交通标志、红绿灯、交通信号、斑马线、汽车上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并倡导文明在脚下: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坚持走斑马线或过街通道;不乱停车;驾车穿越非机动车道时不超速、横行;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不拥挤、争抢座位,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及怀抱婴儿者让座;观看文体表演、参加公共活动不迟到早退。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3、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组织学生走进小区,走向街头,向小区居民和路人发放文明交通传单及宣传图片、资料。

  4、开展一次问卷调查:

  向居民、路人、学生家长发放交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当地居民交通安全的情况和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醒家长文明行车、乘车成为孩子文明出行的好榜样。

  5、组织宣传签名活动:

  向市民以及其他行人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好处并签名。

  五、调查内容

  1、市民对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看法。

  2、市民对于交通规则的了解情况。

  3、市民对于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支持程度。

  4、市民对于目前现状的看法。

  六、调查体会

  在调查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很多人不配合,但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需要我们很耐心的进行交流,在过程让他们相信我们,而且让他们知道,这个活动所带来的意义。

  所以现在还依旧很感谢那些配合我们的人。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最有用的资料,让我们通过调查,得出最真实的结论,也把最好的建议交给有关部门,让他们最直观了解到市民对绿色出行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和看法,并及时有效的做出新的变化。在过程中,我们也一定程度提升了自己语言的交流能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选择文明绿色的出行方式,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贡献绵薄之力,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关于交通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3

  一、前言

  为了了解成都市民道德意识情况,从而进一步剖析成都市成为奥运火炬到达城市的原因,“绿色传承”实践团在8月2日至8月15日的实践活动中对部分成都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参与者94人,其中93份问卷有效,有效率达98.94%。

  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二、问卷结构

  本问卷正文共分五个部分:

  (1)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2)有关道德;

  (3)有关法律;

  (4)对政府工作、社会热点的关注度;

  (5)心目中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地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本次问卷调查的参与者以年龄在20—40岁的青年为主(占55.91%),20岁以下的占27.96%;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共青团员占到了49.46%,党员占18.28%,群众及其它占到32.25%。

  综上,这次调查问卷参与者年龄结构合理,覆盖面广泛,针对性(在读大学生)强。

  (2)有关道德

  第一题:您知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吗?68.81%的参与者表示听说过,18.28%的人对其熟悉,只有11.83%的人没有听说过。这道题说明,成都市民对该纲要的关注程度较高,成都市政府对公民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道德建设的工作开展得较好。

  第二题:您认为公民道德的标准应该源于以下哪些选项(可多选)?按照答案的中选率由高到低排列,结果是这样的:传统文化、生活环境已形成的道德意识、法律的规定、个人判断、思想家的观点及其他。结果表明,成都市民对道德的标准更多参照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成都市民(包括青年)的影响依然深刻。

  第三题:您对社会上有些企业捐资社会公益事业的看法是什么?76.34%的人选择了“达到了义利双收”这一选项;12.90%的人认为这些企业这样做纯属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这个结果是正常的,说明成都市民对该事件的看法比较客观。

  第四题:您认为作好事应该得到报酬吗?大多数(6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依情况而定,30.11%的人明确表示觉得不应该得到报酬,而只有13.9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得到报酬。这表明在成都社会风气比较良好。

  第五题:您对社会上有些人虐待小动物的看法是什么?绝大多数(88.17%)调查参与者不能接受这种做法,表明成都市民具有普遍的公德心和善心。

  第六题:您认为市场经济实行以来,人们的道德水准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令人遗憾的是,更多地参与者选择了有所下降(占37.63%)和大幅度下降(11.82%),而选择有所上升和大幅上升的人占33.33%和9.68%,两项数据均偏小。事实上,市场经济给人们的道德水平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成都市民认为人们的道德水平有所下降是有道理的。

  第七题:在网络上,您是否也遵守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呢?60.22%的被调查者表示仍然会遵守,21.51%的人选择了“有些方面遵守,有些方面则不”这一选项,更少的人(15.05%)不会遵守。网络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网络道德风气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平。数据表明,成都市民的网络道德水平较高,但仍需加强。

  (3)有关法律

  第一题:当您遇到麻烦时,首先考虑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大多数人(75.27%)会诉诸于调解,10.75%的人选择忍让,8.60%的人会选择私了,而只有6.45%的人会首先考虑诉讼。

  第二题:您认为法律是公正公平的吗?您相信法律吗?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51.06%)认为法律是公正公平的`,也相信法律;但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5.74%)认为法律应该是公正公平的,但现行法律不怎么让人信服。两个数字表明,成都市民的法律意识较高,而中国法制社会亟需进一步健全。

  第三题:当提及法律,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按照中选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可见,宪法为基本大法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题:您接受过法律基础性教育吗?51.06%的参与者选择“有”,29.79%的参与者选择“有过,但流于形式”,只有18.09%的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过法律基础性教育。由此可见,成都市法律基础性教育开展得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并充实内容,与市民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第五题:您是否赞成废除死刑?60.64%的被调查者不赞成,25.53%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赞成废除死刑。这是个近几年极具争论性的话题,更多的成都市民支持死刑政策。

  第六题:您是否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只有26.60%的人会经常了解这些内容,更多的人选择了“偶尔”、“一不小心会听说些”。这一结果表明,应进一步开展国家立法活动和法律报告的宣传,让普通民众了解国家的法律活动。

  第七题:请写出两到三个您最关心的公民权利。很多被调查者都积极写出了他们最关心的公民权益,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有:自主权、言论自由权、选举与被选举权、受教育权。可见成都市民的权利意识很高,很先进。

  第八题:请写出您所关注的或有建议的其他法律问题。参与者写出了以下内容:应该加强普法教育、执行力度加强、国际合同惯例、建筑建造工程项目方面法规、食品立法的完善、交通运输的责任认定、对政府滥用权力的监管等等。可见,成都市民具有很好的法律意识,对法律问题有较高的关注,这表明成都市在法制建设方面具有先进性。

  (4)心目中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地点

  这是本次调查的附带功能:我们将根据本道题的结果排出最能代表成都市的五个地点,作为火炬成都市内传递路线的建议。最终,根据93名调查参与者的选择,五个地点为:天府广场、春熙路、杜甫草堂、武侯祠和熊猫基地。

  四、调查结论

  作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城市,成都市入选奥运圣火途径城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成都市民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能够给中国其他城市做出示范作用。

相关内容
  • 社会调查报告优秀(精品33篇)

    我于11月24号到位于XX市XX区洪XX街的一家名叫"剪亮人生"的理发店做调查。这是一家面积与规模都不算太大的店面。外墙是橘黄色的漆,给人的第一感觉很温馨。这家店代理巴黎欧莱雅专门美发产品,但价格却比店里的其他产品贵很多。...

  • 社会调查报告200字十篇

    在寒假期间,管理系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相应的作出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调查报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优秀调查报告。本期推出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的调查。...

  • 大学生消费社会调查报告(精品31篇)

    一、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不仅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 社会调查报告模板(精品30篇)

    一、调查目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

  • 电子商务社会调查报告(精品3篇)

    电子商务概念首次引入中国是在1993年,第一笔网上交易发生在1996年。1998年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为目标,企业间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开始启动。1999年,消费类电子商务市场全面启动。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市场导入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 2024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精品33篇)

    一、调查背景二、调查内容(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时间(三)调查对象(四)调查方式(五)调查题目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华东交通大学大学南区的寝室文化的现状:(二)大学生对寝室文化的认识(三)文化对寝室大学生的影响(四)寝...

  • 教育专业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精品3篇)

    调查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句话足以彰显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意义非凡。某某县总人口有44.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4万人,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小学教育理应受到关注。...

  • 关于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精品3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